在選擇保健食品時,消費者往往會先關注產品有沒有專利,並誤以為「有專利」=「有功效」或是「功效受保障」。
然而,實際上並非所有的專利內容都與功效有關。
以台灣的專利來說,保健食品中最常見的兩種專利類型為發明專利(編號為「I」開頭)、與新型專利(編號為「M」開頭)。這兩種專利在內容上有相當大的差異,尤其是在益生菌產品中。
專利菌株還是專利技術?
市面上幾乎每款益生菌產品都會強調擁有專利,但發明專利和新型專利的內容卻大相逕庭。
發明專利 (編號「I」開頭) 通常與菌株功能相關,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「專利菌」;而另一種新型專利 (編號「M」開頭) 則與劑型、生產技術有關,不會直接關聯於產品功效。
有發明專利益生菌 (專利菌株)
產品有發明專利通常與菌株功能有關,涵蓋內容主要針對特定菌株的實質用途,如:能維持消化道機能、調整體質...等作用。
這些專利經過嚴格的實體審查後才能獲得,業界也有人稱之為「功能專利」。
有新型專利的益生菌 (專利技術)
產品中有新型專利則與製程技術有關,例如包埋技術、特殊改良膠囊、或類真空技術(可以降低空氣濕度來增加活菌的穩定性與對環境耐受力)...等。此M型專利也有人稱之為「製程專利」。
此專利與益生菌功效不具有直接的關係。
參考資料:發明專利、新型專利、設計專利有何不同?
兩種專利益生菌的差別
發明專利 | 新型專利 | |
快速辨別 | 專利編號為「I」開頭 | 專利編號為「M」開頭 |
審查機制 | 實體審查 | 書面(形式)審查 |
審查耗費時間 | 18~24個月 | 4~6個月 |
優點 | 具有菌株效果保障 | 製造流程經改良 |
缺點 | 審查時間長、申請難度高 | 僅經過書面審查 |
舉例:益生菌產品 | 多代表著其菌株成分之功效經驗證 | 多與產品外層包覆的材質、技術有關,可影響活菌活性 |
結論
所謂的「專利菌」是有分成兩種不同的作用,一種是與劑型、包覆等技術有關,另一種才是跟菌株功能有關。
建議在挑選益生菌產品時,優先選擇「發明專利」的產品,確保成分菌株是經過研究證實具有特殊作用的。沒有菌株功效(發明專利)的驗證,即使有再好的製程(新型專利) 也只是安慰劑。
除此之外,消費者在選購時,也需要注意這些專利的真實性
- 留意誤導資訊
部分市售產品會利用誤導性宣傳,在網頁上標榜「消化」、「調整體質」等字眼,實際上附的專利證書卻僅是跟功效完全無關的新型專利,這類產品恐怕吃再多也未必能達到預期效果
- 專利證號透明度
廠商辛辛苦苦獲得的專利一般來說會開放給消費者查詢,消費者可以透過專利證號至專利檢索系統查詢。
如果專利證書圖片模糊不清、無法辨識內容與證號,消費者就要格外謹慎。
好聰敏益生菌中的4種菌株
好聰敏益生菌每株皆具有代表身分的菌株編號,
以及我們的產品具備類真空鋁箔包裝機封口結構技術(專利編號 M615808),讓4隻菌株能降低外在因素影響,針對不同的身體部位發揮作用,互不干擾,具有調整體質、改變消化道菌叢生態的作用,維護整個消化系統的健康。
雙專利主菌株 - Lactobacillus paracasei HB89
好聰敏3所使用的主要菌株 副乾酪乳桿菌HB89,是由健康一刻團隊自行研發的本土菌株,並已取得兩項發明專利:
- 2020年取得全台首項針對空汙PM2.5的專利(專利編號 I679278),研究成果更登上國際知名科學期刊 PLOS ONE(文獻編號 PMID33284823)。
- 2024年取得專利(專利編號 I867607),專為一般敏感體質設計。
使得副乾酪乳桿菌HB89成為全台首支同時擁有針對空汙PM2.5與一般敏感體質雙專利的獨家菌株!
副菌株配方-全方位呵護消化道健康
- 美國杜邦原廠菌株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(嗜酸乳桿菌) NCFM
嗜酸乳桿菌定殖於小腸,除了具有耐酸的特性,還能維持消化道的PH值,使其生長環境不利於有害菌生長。而 NCFM菌株在消化道、私密處保健上也具有美國多項專利與相關研究。
- 美國杜邦原廠菌株 Lactobacillus rhamnosus(鼠李糖乳桿菌) GG
LGG菌在腸道中存活率高,是目前鼠李糖乳桿菌菌種中,最早被發現的菌株,國內外具有近千篇的科學研究文獻,同時擁有俄國、中國、世界專利,領域涵蓋消化道保健、調整體質。
- UBL原廠酪酸菌菌株 Clostridium butyricum(酪酸菌) UBCB70
此菌具有耐酸、耐高溫的特性,在消化道中存活率高,主要定殖於大腸中,能在大腸裡代謝後產生丁酸(短鏈脂肪酸的一種),這種有機酸能維持消化道正常的屏障功能,並維持消化道內良好的菌叢環境,協助菌叢平衡。
了解更多好聰敏3益生菌來歷→